成语有关达的成语
有关达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达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通今达古 | 同“通今博古”。 | 胡蕴玉《<中国文学史>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欲速则不达 | 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词不达意 | 达:表达。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
了身达命 |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 元 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人问道亚仙的今世今生,则俺那郑元和可甚么了身达命。” |
六通四达 | 犹四通八达。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 |
四通八达 | 通、达:畅通无阻。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便利。 | 《子华子 晏子问党》:“其涂之所出,四通而八达,游士之所凑也。” |
飞黄腾达 | 飞黄:传说中的神马名。腾达:本作“腾踏”;形容神马腾空飞驰。像飞黄神马似的腾空飞驰。比喻升迁很快。 | 元 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李春郎飞黄腾达,赖长者恩荣德化。” |
立人达人 |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达权通变 |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 《后汉书 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 |
通情达理 | 对事理认识得透彻、明了。指说话、做事很讲情理。通、达:明白、通晓。通达人情事理。 | 清 天花才子《后西游记》:“还是这位师兄通情达理,请坐奉茶。” |
言不达意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达地知根 |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 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欲速不达 | 欲:想要。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达士通人 | 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 宋·陆游《雍煕请机老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果胜缘。” |
通宵达旦 | 整整一夜到天亮。通宵:整夜;达:到;旦:天亮。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
达人知命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 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
腾达飞黄 | 同“飞黄腾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就中若讲人品心地,却只有我这安学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贵,不能腾达飞黄。” |
达官要人 | 犹言达官贵人。 | 宋·惠洪《冷斋夜话·课术有验无验》:“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大奇中……凡为达官要人言皆无验;至为市进凡庸山林之士课,则如目见而言。” |
达权知变 |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
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兴旺发达 | 兴盛繁荣,发展壮大。指事物或事业充分发展、欣欣向荣的景象。 |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我们的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 |
通文达艺 |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 《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
达官知命 |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 |
豁达大度 | 豁达:开朗;大度:气量大。形容人心的开阔;有度量;能容人。 | 晋 潘岳《西征赋》:“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也。” |
死诸葛走生仲达 |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用死人吓唬活人。 |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通儒达识 | 见“通儒达士”。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诸葛:诸葛亮;走:吓走;仲达:司马懿。指人虽死,余威犹在。 | 傅専《题自书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横卷》诗:“君不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千古奇事真堪诧。” |
通书达礼 | 谓通诗书,懂礼仪。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
目达耳通 |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
通文达理 | 谓有学问懂道理。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
达官贵人 | 指地位高的官吏和显赫而有权势的人物。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第九卷:“京师都会,好恶万端贵人,达官盈门。” |
进贤达能 | 犹言进贤任能。 | 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
通权达变 | 通:懂得;权:权宜;达:通晓;懂得。通晓权宜;适应变化。指办事不死守常规;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只好通权达变,放在手下备用吧。” |
孚尹旁达 | 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问玉》:“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
廓达大度 | 廓达:宽宏、通达。性格宽宏,通情达理。 | 太平天国 洪仁玕《干王洪仁玕等劝谕清朝官兵暗投明檄》:“尔等抑知我天朝廓达大度,胞与为怀,不分新旧兄弟,皆是视同一体。” |
达官显宦 | 达:显贵;宦:官。旧指职位高而声势显赫的官员。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王树勋》:“蒋子蒲、庞士冠等词垣名流,甘列弟子之位,其余达官显宦为其门人者无算。” |
枕戈达旦 | 见“枕戈待旦”。 | 清·张廷玉《明史·吴良传》:“夜宿城楼,枕戈达旦。训将练兵,常如寇至。” |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 指人虽死,余威犹在。同“死诸葛能走生仲达”。 |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
通儒达士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知情达理 | 懂人情,明事理。 | 菡子《致江幼农》:“我想这也是你知情达理,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缘故。” |
通变达权 | 同“通权达变”。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
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通时达变 | 同“通权达变”。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
通古达变 |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 宋·王禹偁《省试四科取士何先论》:“非经天纬地、通古达变者,其文不贵,则文学得其士也。” |
圭璋特达 | 形容德才卓绝,与众不同。 |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圭璋特达,德也。” |
博物通达 | 博物:能辨别许多事物;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学识渊博,通晓事理。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列东王杨蔡陈郑传赞》:“虽非正法,巨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连昏达曙 | 犹言通宵达旦。 | 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
四通五达 |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
通达谙练 | 通达:明白;谙练:熟悉,熟练。深知人情事理,处理问题老练。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人既如此通达谙练,岂有连个礼的轻重过节儿,他也不明白的理?” |
通文达礼 | 谓有学问懂礼仪。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
通材达识 |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 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
不求闻达 | 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 |
明目达聪 |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 《尚书 舜典》: “明四目,达四聪。” |
通时达务 | 谓了解客观形势。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
连明达夜 | 见“连明连夜”。 | 《解放日报》1944.9.2:“没有鞋面,就把没有缝上袖子的一个袄襟子用了,连明达夜做了一双。” |
任达不拘 | 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 《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
火然泉达 | 比喻形势发展迅猛。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
一孔不达 | 一窍不通。 | |
知其一不达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宋·苏轼《汉武帝论》:“知其一,不达其二;见其利,不睹其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