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


拼音qǐ yì
注音ㄑ一ˇ 一ˋ

繁体起義
词性名词 动词


起义

词语解释

起义[ qǐ yì ]

⒈  仗义起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指显露文意。

引证解释

⒈  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

⒉  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插翅也飞不过来了,除非起义,投降,或是做俘虏,他们别想过来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萧队长 接着说道:‘“中央军”

⒊  指显露文意。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一曰微而显,文见於此,而起义在彼。”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九·富字义非》:“《礼记·祭义》註曰:‘臣能世禄曰富’,未尝以‘田’字起义。”

国语辞典

起义[ qǐ yì ]

⒈  为正义而起兵。

《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

镇压

⒉  作文时,树立一义以发其凡。

晋·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一曰微而显,文见于此,而起义在彼。」

分字解释


※ "起义"的意思解释、起义是什么意思由文学号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清朝中期,国外工业革命及国内闭关锁国二者终于使国之不国、民之不民;因此而爆发的大大小小的革命起义终于终结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2.农民起义的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3., 起义如风扑火,死而复燃,先后两次,然而终究是羸瘦老弱手无寸刃的自发斗争难抵兵强马壮训练有素的清兵的残酷剿杀,卵丸击石结果可想而知。

4.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列宁以他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毅然决定,抢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之前发动起义,出其不意地夺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机会主义者们的阴谋,彻底撕下了他们的”革命领导者”的面纱,暴露了他们背叛人民、背叛革命的真面目。

5.起义结束后,朱朝瑛因“窝匪”与“通匪”嫌疑,不得不背井离乡,远走四川,投靠弥勒富商王炽在重庆经营的“天顺祥”商号,以观时局变化寻求转机。

6.两航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爱国壮举,是震惊中外、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

7.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不堪忍受剥削而招兵买马,举旗起义。

8.1927年相继参加了南昌起义、黄麻起义,任黄冈县农民自卫军参谋,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副总指挥。

9.当时,金兵南侵,生灵涂炭,南宋政府又不恤民情,诛求无厌,人民走投无路,纷纷举行起义。

10.1911年10月武昌新军起义,吴禄贞积极筹划在北方响应,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