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鴃舌的成语故事


南蛮鴃舌

拼音nán mán jué shé

基本解释鴃:即伯劳。原为孟子讥讽楚人许行说话如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人。

出处《孟子 滕文公上》:“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暂未找到成语南蛮鴃舌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南蛮鴃舌)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迷而不反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二百五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床上安床 南朝 陈 姚最《续画品 毛棱》:“善于布置,略不烦草。若比方诸父,则床上安床。”
全科人儿
卑谄足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五宗世家》:“彭祖为人巧佞、卑谄足恭而心刻深。”
不骄不躁 毛泽东《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只要同志们对于军事政策(行动和作战)和团结人民的政策,不犯大错误,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完全有办法的。”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陈言务去 唐 韩愈《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