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而不校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例子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基础信息
拼音fàn ér bù jiào
注音ㄈㄢˋ ㄦˊ ㄅㄨˋ ㄐ一ㄠˋ
正音“校”,不能读作“xiào”。
感情犯而不校是贬义词。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校”,不能写作“较”。
近义词唾面自干
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英语be wronged but not to seek reveng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妇人醇酒(意思解释)
- 价值连城(意思解释)
- 扫地出门(意思解释)
- 堂堂一表(意思解释)
- 乌合之众(意思解释)
- 凿壁借光(意思解释)
- 户限为穿(意思解释)
- 草菅人命(意思解释)
- 举善荐贤(意思解释)
- 皮开肉绽(意思解释)
- 捞一把(意思解释)
- 自食其果(意思解释)
- 万马奔腾(意思解释)
- 气吞牛斗(意思解释)
- 罪上加罪(意思解释)
- 大开方便之门(意思解释)
- 钻木取火(意思解释)
- 生公说法(意思解释)
- 共商国是(意思解释)
- 白草黄云(意思解释)
- 不在话下(意思解释)
- 坐以待毙(意思解释)
- 心服口服(意思解释)
- 老牛舐犊(意思解释)
- 屦及剑及(意思解释)
- 河山之德(意思解释)
- 大势所趋(意思解释)
- 妖魔鬼怪(意思解释)
※ 犯而不校的意思解释、犯而不校是什么意思由文学号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回心转意 | 回、转:掉转、扭转;心、意:心思。重新考虑;改变原来的想法和态度。 |
筋疲力竭 | 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疲乏。 |
处之泰然 | 处:处理;对待;之:代词。泰: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也指对事情无动于衷。也作“泰然处之”。 |
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不分青红皂白 |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
顿挫抑扬 |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
擦肩而过 | 擦:挨。挨着肩而溜走。指没有抓住机会。 |
同心合力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 |
连珠炮 | 连续的火炮。比喻说话很快。 |
以毒攻毒 | 攻:治。用毒药治病毒。喻指用对方使用的厉害手段制服对方。 |
死不开口 | 至死也不说话。指缄口不言 |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
阳春白雪 | 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
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依样画葫芦 | 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
似是而非 |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
公子哥儿 | 指富贵人家只讲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子弟。 |
狼吞虎咽 |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才高七步 | 形容才思敏捷。 |
迫不得已 | 迫:逼迫;已:停止;结束。逼得毫无办法;不得不如此。 |
不在话下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苦口婆心 | 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
风风雨雨 | 刮风下雨,比喻重重阻难或议论纷纷。 |
欧风美雨 | 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
脱口而出 | 指话语未经思索;随口而言。脱口:不加思索地开口说。 |
主人翁 | 当家作主的人。 |